許多植物本身具有油囊,而「精油」是從植物油囊萃取出來的一種液體物質,具有氣味芬芳、濃度強烈、揮發性高所以香味不持久、可被稀釋等特性,但它並不油膩,質感反倒有些澀澀的,在遇熱或是日光照射時,很容易氧化。也因為精油中具有當複雜的成分,所以大多具有抗菌抗敏、安撫情緒、緩和緊張、舒緩病症的作用。
「精油」跟「芳香療法」之間的關係是什麼?
Ans:
所謂「芳香療法」,就是運用精油、純露、基底油,配合各種方式(蒸氣吸入、按摩、敷貼、沐浴、噴霧等)及適合劑量來調理身體部位,藉以達到平衡情緒及養生保健的目的。
若以使用精油的方式來分,芳香療法主要有三個分支:
一是「美容芳香療法」,主要應用精油來做美容按摩及皮膚保養,一般專業施行者即所謂的美容師;
二為「芳香醫學」,主要是將精油拿來做為治療特定疾病的內服藥劑,所以須由醫師或藥師執行,但在台灣醫界尚未引進,在臨床上僅多用於特定疾病或安寧病房病患的按摩、沐浴及薰香;
三是「治療性芳香療法」,目的是採用精油按摩、吸入、敷浴、噴霧等方式,並配合其他自然療法,來改善疾病患者的病情及身心狀況,在國外,施行者多以專業醫療人員如謢理師、物理治療師等為主,但在國內則因教育訓練未臻完整,所以尚不普遍。
使用精油時,需要特別注意什麼?會不會有副作用?
Ans:
正確使用精油,應注意下面四個重點:
一是精油成分,選用時,請務必確認為純天然精油,若用到劣質化學冒充品,將對身體造成傷害;
二是使用方法,亦即須注意各種應用的正確作法與步驟,以免因為錯用、誤用,而達不到應有功效;
三是使用劑量,應按照調配說明添加,切勿以為增加份量就能加速作用,因為一滴精油是幾十株植物華濃縮的結果,過度刺激反而有可能適得其反;
四是使用對象,需注意個人有無過敏體質、是否為敏感型肌膚、女性有無懷孕、孩童是否為兩歲以下嬰幼兒等,使用前最好先經測試確認。此外,也千萬不可將未經稀釋之精油塗抹於皮膚、黏膜,或滴入眼睛,更切勿直接口服植物精油。只要掌握上述原則,精油本身不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副作用。
以下為特定對象使用精油應注意事項
孕婦
懷孕12週前不宜使用,避免子宮收縮。
懷孕12週後若身體狀況允許,可使用較溫和的果實類精油,
且精油濃度需在0.5~1%之間。
嬰幼兒
※ 2歲以下之嬰幼兒,需挑選完全不刺激之精油,且濃度需在0.5%。
※ 2歲~5歲之幼兒,精油濃度最好不要大於1%。
※ 6歲到11歲孩童,可使用濃度2%以下之精油。
※ 12歲以上使用劑量可與成人相同,
但使用前還是先諮詢具有認證資格的芳療師較安全。
過敏性體質或敏感性肌膚者
慎用太過強烈之精油,例如羅勒、黑胡椒、檸檬、香茅、丁香等。
使用其他較溫和精油時,也必需採取低濃度,約在0.5~1%左右。
其他
如頭部受過創傷、蠶豆症或癲癇患者,使用精油前需先詢問哪些精油不能使用
,以免引發症狀、造成危險。
為什麼精油不可以直接抹在皮膚上?
Ans:因為精油濃度極高,容易造成過度刺激,引發皮膚敏感,甚至灼傷皮膚,所以,使用前必須加以稀釋。而最常使用的方法,就是加入植物性緩衝物質,例如基底油(荷荷芭油、小麥胚芽油、甜杏仁油等)、乳液、乳霜、洗髮精、水、凝膠等,藉以降低引發敏感物質的濃度。但是,萬一不小心讓純精油接觸到皮膚,那就要立即用大量清水進行沖洗,並塗抹一層基底油以保護肌膚,如果紅腫疼痛的現象並未減輕,就需立刻送醫。
平常使用一般保養品就容易出現過敏現象的人,可以用精油保養品嗎?
Ans:對保養品過敏的人,不見得是對精油過敏,通常會引發過敏,都是保養品裡的香精、防腐劑或是其他物質所致,所以,如果想要知道對精油會不會過敏,可將稀釋過的精油抹在手腕內側進行測試,而且應該要多試幾次。我的經驗是,濃度在3%以下的精油,應試抹三天;3%以上者,應試抹一週,因為高濃度不見得會馬上出現過敏現象,有時要數天後才會發生,還是謹慎為佳。
自己動手做的精油保養品,跟一般市售保養品的主要差別在哪裡?
Ans:一是「量身訂做」,可針對每個人膚質狀況的特殊性,選用療效適合的精油來調配專屬保養品,以便對症下藥,讓保養到位。二是「天然溫和」,不需考慮產品賣相或保存期限等販售問題,而加入非必要之化學成分,造成肌膚多餘負擔。三是「經濟實惠」,所需花費完全反映材料成本,沒有包裝、行銷、廣告、通路……等支出,完成品僅約市售價格的三分之一。
(本文作者/陳美菁/美國國家芳療協會NAHA高階芳療師)
(摘自/自己做!天然精油保養品/蘋果出版社出版)